颀长的身材,自然亲切的眼神,睿智地闪烁在一幅浅度近视镜下,伴随着朗朗的笑声,立时给人一种出类拔萃、气质非凡的女中魁元之感,她,就是鄂前旗雪容花美容美发院高级美容美发师、共产党员于桂平,自见面时起,便给人的第一最佳印象。在当地,不论官员还是普通百姓,都是她美容美发院的常客。对谁,她都一视同仁。高尚的职业道德,暖如春水的话语,温暖着每一位顾客的心。正因为如此,她在鄂前旗以及包头、银川地区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荣誉,成为一枝摇曳在草原商海的奇葩。
1986年风华正茂的她高中毕业后,在旗供销社参加了工作,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、女工委员会主任、工会主席、人事科长等职务。由于她勤奋好学,工作出色,曾经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,盟旗两级优秀团干部,工会积极分子,全盟“十佳学雷锋标兵”。然而,事与愿违。就在于桂平为自己的才华找到了展示的舞台,刚刚被掌声和荣誉包围,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其中的甜蜜时,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她的面前,国有企业改革了,她所在的供销社也在改革之列。面对“下岗”这个可怕的字眼,她彻夜难眠。是啊,被称为旱涝保收的“铁饭碗”没有了,今后的路该怎样走呢?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她没有悲观失望,没有自暴自弃,没有去找政府,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,于桂平决定学一门美容美发手艺,干一番自己的事业。一听说她要学习美容美发,立刻遭到了众人乃至家人的反对。于桂平心想,社会上只有分工不同,没有职业贵贱,一个人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自食其力,生活得才有意义。于是,她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。1998年,下岗不到十天的于桂平,背景离乡来到北京的一所美容美发院投师学艺。经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,她在100多名学员中脱颖而出,学校推荐她在北京就业,但她心里想着家乡,要为家乡的建设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,于是她毅然回到家乡,开办了自己的美容美发院,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。
美容讲求沟通,于桂平逐渐意识到美容不只是谋生的手段,更是生活的艺术,是一种创造的过程。她把客人当成朋友,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很放松地传达一些信息给客人,以“互动”的方式了解客人的要求,从专业角度满足顾客的美容需求。雪容花美容美发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。她深知,做好一件事情容易,但开创一番事业难。为使自己不落后,就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。失业之前,她参加了全国成人自学考试,失业后仍然坚持学完了全部课程,取得了大专文凭。凭着过硬的美容美发技术、随和的态度和对每个客人不同需求的满足,雪容花美容美发院收入渐渐平稳起来。然而,天性勤奋、不甘平淡的于桂平看到电视上、书刊画报上的各式美容美发后,对自己浅薄的美容知识不满起来,决定到外面再次拜师学艺。先后到北京、云南、广州、西安、成都、银川、香港、日本、韩国等多地深造,而且订阅了大量美容美发书籍,取众家之精华,集百家之风格,苦练美容美发技能。一次次的学习,开阔了她对发式造型、美容健肤的视野,使她的美容美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经过勤学苦练,她的祛斑、祛痘、漂唇、绣眉、除皱、盘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对精油推拿经络非常精通,治愈了好多颈椎、腰腿疼病。毗邻地区不少顾客慕名而来,周边一些美容美发店时常邀请她去指导、传授技能。她还先后组织了六场次《魅丽女人健康知识讲座》和答谢晚会等,聘请专家来讲养生保健知识,坐诊会不间断。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考核,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“国家高级美容美发师”证书、“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”证书。一位东胜制衣厂的老板在她的美容美发院做完护理后说“没想到,鄂前旗这么小的地方,竟然有这么好的美容美发店,有这么好的美容美发师”。在鄂前旗,雪容花美容美发院已成为美发行业的品牌。
干自己的事业,走光彩大道,成了于桂平的座右铭。因此,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甚至是同行的夸赞,有几位待业青年的父母还专门来到于桂平的店上,恳求于桂平将他们的女儿收为徒弟。他们说,于师傅不但手艺好,人品更好,把孩子交给她,我们放心。
雪容花美容美发院开业至今先后吸纳300余名下岗职工与待业青年学艺。来她店学徒的大多来自农村,文化素质相对较低,她非常注重培养她们,用她自己的话说,培养教育她们付出的心血要比学习美容美发技能多得多。她经常都要开晨会,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、服务理念创新、工作总结等,然而更多的则是在为人处事、服务态度、谈吐举止等方面的教育,更多的是引导她们树立自信心,学会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教育她们学会感恩、孝敬父母。她还引导徒弟们练习写字、记日记,多层次地锻炼才干,增强走向社会就业创业的本领。同行们惊奇于桂平的美容美发院员工干了五、六年都不走,员工们一语道破天机,她们说:“在这里师傅待我们如子女,我们在这里可以学到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,可以学到我们想学习的技能,我们学的不仅是技能,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”。于桂平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她们传授技艺,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她们如何做人。他们说于师傅的唯一规矩就是先学做人,后学手艺。
这些人学成之后自己开店经营的有近20人,还有不少凭着手艺去了一些名店去打工,也有一些人就此长期留在她的店里。技艺高超的员工她会主动推荐到大城市担任美容师、美容督导等职位,为她们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她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,却从未烦过。经过十几年艰辛的努力和不倦的教导,店里的员工现普遍素质较高,工作中服务周到,热情开朗,生活中谈吐得当,举止端庄,只要在雪容花学习过的人周边的美容美发店都争着抢着要。为此,许多员工的家长都曾亲自感谢她,员工小罗的母亲曾经亲自对她说:“我的女儿是一匹脱缰的野马,我作为母亲却无能为力,不能改造她,不能管束她,而你,却做到了。我万万没想到我的女儿会变成现在的样子,会变得这么优秀,我真的为她骄傲,更应该感激你,如果不是你,我想她会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。”这只是一个缩影,许多几年前就出去就业的学员到现在仍然与她们的师傅保持着联系,有什么困难仍然会第一个想到这位曾经让他们树立自信的恩师,于桂平也很乐意向这些困难中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,无论哪一个员工生病了,她都会看望,并且给予资助,每当她听说员工的家人生病了,她都会捎去慰问金或亲自登门看望。每个店员结合生子她都会去参加看望,不仅如此,她看到员工们辛苦忙碌的身影,她又何尝不心疼她们,由于工作特殊晚上11、12点下班常有的事,所以她就亲自给她们做饭,每逢节日、员工的生日,只要她在她都会带他们出去庆祝一番,前旗大餐厅她们都去过。每天督促她们坚持晨练,保持健康生活。她将每一个员工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,为她们操心付出,甚至有的父母将女儿找对象的大事都交给师傅把关,徒弟小赵就是她给介绍的,现在她们过的很幸福。徒弟们都说师傅付出的比我们的父母都多,徒弟和师傅的关系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变成了母女关系,一位员工常常无意中将师傅叫成了妈妈。为了让她们更好地学艺,于桂平还时常聘请高级讲师对员工们进行培训,举办讲座,手把手教技术等,经常由店里出资派员工们到大城市深造、自己掏钱组织员工们外出旅游,见世面开眼界。她劝说一名学员重返校园去读书,劝说一名学员去函授,培养一名学员入党。目前,雪容花美容美发院已是一个队伍整齐,服务到位,管理一流的美容美发院。
十多年的艰辛创业,她把一个仅有万元的小美容院搞到了现有资产已达150多万元,有了286平方米的营业场所,先后引进了多功能美容仪、焗烫加速器、光量子机、冷光美白牙齿仪、洗眉机、拉皮仪、眼部平皱仪等新尖端技术美容美发仪器,服务项目由理发、美容、祛斑等10多个专业发展到美体养身、减肥、绣眉、除皱等40多项的大型综合美容美发院,就业岗位也由2个增加到18个。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创业之后,她进入了人生的收获期,各种荣誉接踵而来。2000年雪容花美容美发院被旗就业局批准为美容美发就业定点培训点,2001年又被市工商局、个体私营协会授予甲级美容美发院,2007鄂前旗雪容花美容美发院是鄂前旗唯一的一处被指定为“旗职业中学劳动力专业培训美容美发实训基地”,被厂家评为“十佳明星店”。先后被评为全市文明商户、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;本人多次被评为市旗两级“党员示范岗”、“三八红旗手”、“巾帼建功标兵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优秀企业家”、“十佳再就业带头人”等。当选为旗个体协会副会长、党支部副书记,市美容美发协会常务理事、前旗政协委员等。一本本荣誉证书,一块块牌匾,是她成功创业的回报,是她奉献社会的真实写照……。
于桂平在自己先富之后,并没有忘记回报家乡、回报社会。几年来,她帮助培养下岗职工近百人,免费为36名贫困户子女教技术;贫困学生马文文母亲是聋哑人,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,生活比较困难,她慷慨解囊,帮助他解决了学费;下岗女工刘振霞要办蔬菜店,她给资助了1000元;海军希望学校、三段地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来自农村,她多次去学校为孩子们免费理发;汶川发生地震后,她带领徒弟们积极捐款1500元,玉树发生地震后,她又捐款1500元,表达了关心灾区人民的一片心意;她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主动缴纳了300元特殊党费, 免费为贫困学生、孤寡老人义务理发100多人次。今年三八期间为敖镇50多名妇女送去价值为5500元美美容美发卡,六一儿童节为三段地小学捐款3500元。对于于桂平的做法,很多人不理解,她说现在有条件也应该为社会尽点义务,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得到关爱,有更多的人能凭着自己的手艺闯天下,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。
曾经有人这样问她:“你为什么做这个行当这么多年都不厌倦?”于桂平说:“每天看到一个个顾客经过我的努力变得光彩照人,她们快乐,我自己也觉得很快乐,很有成就感。”是啊,一个整天都在考虑着如何让自己的顾客满意,沉浸在自己双手为他人所创造的美的过程中的人,必定会赢得越来越多顾客的,在于桂平舞动的双手下,流淌着优美的旋律,那美丽的音符汇聚成了自强不息、无私奉献的歌……